
近期在翻阅车友群的聊天记录时,发现大家经常讨论哈弗 H6 和长安 CS75 的安全性能。恰好前一阵子看到了这两款车型碰撞后的实拍图和拆解视频中的详细数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两款热门 SUV 在车身钢材强度上的差异。
先为不熟悉这一领域的读者解释一下,车身钢材并不是越硬越好,而是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具备适当的硬度。例如,车头和车尾在碰撞时需要能够吸能变形,以消解冲击力;而驾驶舱周围的 A 柱、B 柱等关键部位,则必须足够坚固,以确保在碰撞中乘员舱的生存空间。
首先,我们来看看碰撞现场的直观感受。两车碰撞后,前脸损伤严重,保险杠碎片散落一地,这并不奇怪,因为车头本就是吸能区域。然而,当我们观察驾驶舱时,差异就显而易见了。哈弗 H6 的 A 柱依然挺立,几乎未受力,挡风玻璃也只是出现了一些裂纹,没有明显变形。相比之下,长安 CS75 的 A 柱明显向驾驶舱弯曲,前门和翼子板的缝隙也发生了变形,令人担忧。
有人可能会质疑碰撞角度是否不同,但实际上,从拆解数据来看,钢材用料的差异才是关键。哈弗 H6 的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到 71.61%,A 柱和 B 柱使用的是屈服强度超过 2000MPa 的热成型钢,强度甚至超过航母甲板钢材的两倍。此外,它还采用了一体式热成型门环,如同给驾驶舱加了一层坚固的“金钟罩”,能够在碰撞时均匀分散力。
长安 CS75 的钢材数据则显得较为复杂,不同的资料显示其高强度钢占比从 40% 到超过 70% 不等,最高强度能达到 1500MPa。但从实际碰撞效果来看,其后防撞梁的表现并不理想。在拆车视频中,有人尝试用手稍微用力按压 CS75 的后防撞梁,竟能看到明显的形变,这在真正的追尾事故中会让人感到安全性大打折扣。
我最为关心的其实是碰撞后车门能否顺利打开,这是保命的关键。曾有一次小区内的车祸,虽然碰撞并不严重,但车门却卡死无法打开,最终还是消防人员将人救出。在那组碰撞图中,哈弗 H6 的前门轻轻一拉就能打开,门框线条依然规整。而长安 CS75 的前门则需要用力才能拉开,后门更是纹丝不动。这在紧急情况下,每耽误一秒都可能危及生命。
再来看具体的碰撞测试成绩。哈弗 H6 在 C-NCAP 测试中获得了五星评级,总分为 45.8 分,其中侧面碰撞接近满分 18 分。碰撞后,内饰零件几乎没有破损,后排车窗保持完整,门槛梁几乎未变形,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未受影响。长安 CS75 的测试成绩也不错,总分 59 分同样为五星,但在实际碰撞中,驾驶座下方的地板明显向上拱起,这对乘客的潜在伤害不容忽视。
想起我舅舅的老款哈弗 H6,去年在高速公路上被追尾,后备箱几乎被撞毁,但驾驶舱完好无损,人也毫发无伤。当时我还以为是运气好,但现在看来,其实是车身钢材的坚固性和焊接工艺的扎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哈弗 H6 不仅在关键部位使用高强度钢材,还采用了高强度结构胶,车身整体性极佳,如同一块完整的钢板,而非拼凑而成。
或许有人会提到长安 CS75 的主动安全配置较为丰富,包括车道偏离预警和盲区辅助等功能。然而,主动安全只是帮助避免事故,一旦发生碰撞,车身钢材这一被动安全措施才是最后的保障。这就像我们平时穿的护具,首先需要有结实的钢板内衬,外面的缓冲层才能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测试,使用半斤重的小钢球从一定高度砸向车身,哈弗 H6 的防砸能力略胜一筹。虽然这并非核心安全指标,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车身钢材的坚实程度。在遇到强冰雹天气时,哈弗车主可能会少一些担心。
选择车辆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大力宣传大屏的清晰度和音响效果,但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车身钢材这种看不见的细节,才能真正体现厂家的良心。哈弗 H6 能成为长期热销车型,其钢材用料的实在性功不可没。
当然,长安 CS75 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价格和配置的竞争力。然而,如果让我选择,我更倾向于车身钢材更为坚实的车辆,毕竟驾驶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
